美國和日本兩個獨立研究小組近日分別宣布利用基因重新編排技術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了類似胚胎干細胞的“細胞”。連日來,日本各大媒體都對這項“仿制”胚胎干細胞的科研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不過,日本《朝日新聞》23日發表文章說,這項成果還存在安全性問題。
據報道,為改造細胞,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的研究小組向皮膚細胞中植入了4個基因,其中“c-Myc”是一個與癌癥相關的基因。研究小組之前已經用這種方式對實驗鼠皮膚細胞進行了改造,被改造過的細胞被稱作“iPS細胞”。他們觀察以“iPS細胞”為基礎誕生的實驗鼠近1年時間,發現20%的實驗鼠出現了腫瘤。檢測顯示,這些實驗鼠體內的“c-Myc”基因活躍。
這種癌癥化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將基因植入皮膚細胞時所用手段的影響,該過程一般使用病毒作為“搬運工”來運送基因。山中伸彌研究小組使用“逆轉錄酶病毒”運送基因,這種病毒會對細胞染色體造成影響,有可能使癌癥相關基因“c-Myc”的影響擴大。 研究小組考慮今后使用對細胞染色體沒有上述影響的“腺病毒”搬運基因,這種病毒雖然會使基因植入的效率降低,但可以提高安全性。
文章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植入皮膚細胞的基因中沒有“c-Myc”,減少了一些安全性問題,但是他們使用的皮膚細胞必須是胎兒或者新生兒的細胞,其研究中用于搬運基因的“慢病毒”也會改寫染色體的遺傳信息。所以兩種方法離臨床應用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