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蛋白質代謝非常旺盛的器官,是合成血漿蛋白的主要場所,除全部血清蛋白外,還有部分γ-球蛋白和β-球蛋白也在肝內合成。當肝有病時,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出現障礙,血清蛋白減少,可導致血清總蛋白降低。但由于炎癥,肝細胞破壞或抗原性改變刺激免疫系統而致γ-球蛋白增高,彌補了血清蛋白減少的部分,這時總蛋白量可能變化不大,但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值(A/G)可能變小。為了反映肝功能的實際情況,在做血清總蛋白測定的同時,還要測白/球比值。
正常人血清總蛋白為60~75g/L,白蛋白為40~55g/L,球蛋白為20~30g/L,A/G比值約為1.5~2.5∶1。在分析上述指標的檢測結果時,要結合臨床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1)急性肝臟損害的早期或病變范圍較小時,血清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仍可正常。
(2)慢性肝臟疾患時,如慢性肝炎、肝硬變及肝癌等,常出現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減小甚至倒置,上述改變可隨病情加重而更加明顯。血清白蛋白和A /G比值的動態觀察可提示病情發展和估計預后。
(3)血清蛋白量和質的改變可見于某些肝外疾病,如總蛋白或白蛋白減少可見于腎病綜合征、大面積燒傷、惡性腫瘤、甲狀腺機能亢進、長期慢性發熱及營養不良等;球蛋白增加可見于黑熱病、血吸蟲病、膠原性疾病及慢性感染等。